大圖:麵條加工點正在加工麵條。
  小圖:開元新寓,麵條加工點就位於一樓鐵門右側的房間內。
  近日,記者接到家住三牌樓社區菜場樓上的許女士等居民投訴稱,菜場內的麵條加工點夜裡的噪音,吵得他們睡不著覺,苦不堪言,他們多次向環保和市長熱線投訴,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。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後向鼓樓區環保部門進行了反映,該部門隨後派人在凌晨上門進行了噪聲檢測,檢測結果顯示,許女士等住戶家部分卧室的低頻噪音的確超標了。揚子晚報記者羅雙江 文/攝
  菜場樓上居民 飽受噪音困擾
  三牌樓社區菜場位於老模範馬路,緊鄰三牌樓大街,在一處叫做“開元新寓”的老居民樓的裙樓里。菜場上面2-8層基本都是住家戶。此次向記者投訴的許女士,就住在這處居民樓的4樓,其他幾戶居民分別住在5、6、7樓。許女士等居民說,三牌樓菜場是1997年開業的,他們則在1998年入住。在2012年12月之前,一切都很平靜,但從這一時間點之後,他們就陷入了噩夢之中。
  “菜場在當時搞了一陣子裝修,搞完裝修後,我們就經常在半夜兩三點聽到轟隆隆的噪音,非常吵,簡直像火車一樣。”許女士說,轟隆了一陣子過後,又變成嗡嗡響的比較低的噪音,弄得他們苦不堪言。“我們年紀大了,有的有心臟病,有的有高血壓,最幸福的事就是睡個好覺,現在好了,給這聲音一搞,我們後半夜幾乎沒得睡了。”
  反覆尋找發現 麵條店是罪魁禍首
  許女士說,一開始,居民們都不知道噪音是哪裡來的,懷疑是不是誰家的空調有問題。但樓上樓下地找,就是找不到,鄰居之間還互相為此產生了誤會,樓道里見了面都沒好氣。後來,經過互相上門實地走訪,居民們最終把懷疑的目標指向了最底層的菜場。在去年3月的某個深夜,居民們結伴來到樓下尋找,終於找到了噪音的來源——樓下的麵條加工點。
  原來,那轟隆隆的噪聲,正是麵條加工點的和麵機搗麵團時發出來的,在搗完麵團之後,切麵條的機器又開始呼啦呼啦地運轉,又產生了低頻噪音。“這麵條加工點不是在菜場門口的嗎,什麼時候跑到最裡面來了?”居民們一問,才知道菜場裝修後把後面的房間租給麵條店,把前面的門面租給其他商戶了。
  兩條政府熱線 答覆相互矛盾
  麵條加工點移到裡面之後,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噪音呢?居民們發現,麵條加工點房間緊靠整棟大樓的通風井。通風井是中空的,中空的物體最容易與邊上的震動發生共鳴。於是,當麵條加工機械開動時,整個通風井也開始跟著震動,一直從一樓傳導到8樓,而這種震動再傳導到住戶們家裡的卧室和客廳,就形成了嚴重影響睡眠的低頻噪音。
  找到罪魁禍首之後,居民們找菜場進行了交涉。交涉後,麵條店採取了封閉窗戶和給機器加腳墊等措施,情況比以前有了改善,轟隆隆的聲音基本沒有了。但好景不長,從去年9月份開始,嗡嗡的低頻噪音又開始了。今年4月份,許女士等人忍無可忍,先後向環保熱線和市長熱線投訴反映。在投訴後,環保部門上門進行了檢測,認為許女士等人的家裡確實有超標的情況,但對於樓下的麵條店,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,環保熱線先是答覆說麵條店內噪聲超標,但之後市長熱線答覆時,又說麵條店內部是不超標的。
  此前有所整改 但收效不大
  對於兩家政府熱線互相矛盾的說法,許女士等人非常不滿。那麼,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?4月29日上午,記者在許女士等居民的帶領下,找到了位於菜場最裡面的兩家麵條加工點。當時,只有一家麵條店在加工,另一家則鎖著門,沒有開工。在開工的這家加工點,記者看到,一臺切麵機正呼啦啦地運轉著,幾名員工蹲在地上熱火朝天地忙著整理麵條。“你看,戴帽子女孩旁邊被封起來的那個長方形的大洞,就是通風井的口。”許女士邊指邊說道。
  對於許女士等人的指責,麵條店老闆承認他們的確是在半夜加工麵條,也確實有點吵,但他們一直在改進。記者在加工現場看到,門窗確實封起來了,但所謂的加了墊子,只是在麵條機的幾個支撐腳下麵各加了一塊方形小墊,對減輕噪聲似乎作用不太大。
  環保實測後 要求菜場限期整改
  因為兩家政府熱線給出的說法互相矛盾,為弄清真實情況,記者聯繫了鼓樓區環保局,請他們再上門實測一下。5月7日凌晨3:20,鼓樓區環保局工作人員來到了開元新寓,準備開展工作。檢測人員到達時,麵條店正在加工,許女士等人家中也傳出嗡嗡的聲音。
  檢測人員以4樓和6樓作為監測點,要求麵條店先把切麵機關閉,先檢測了非加工狀態時的聲音狀況。然後,檢測人員又要求麵條店把機器全打開,並要求現場人員全部不要走動,在完全開工的情況下,再次檢測噪音狀況。居民們強烈要求測洗手間,因為這裡最響,但檢測人員表示,這不符合規範,因為檢測時對空間大小有要求,衛生間太小,聲音會疊加。
  經檢測,鼓樓區環保部門於5月7日給出了檢測結果。結果顯示,401室、601室的客廳,以及601室的北卧室,都有低頻噪音超標的情況。目前,鼓樓區環保局已經向三牌樓社區菜場發出了限期治理通知書,要求菜場採取措施,在5月14日之前使得麵條加工點對於樓上居民的噪聲影響達到國家標準。
  ■名詞解釋
  低頻噪音危害大 長期接觸很傷身
  噪音按頻率可分為低、中、高三種類型,低頻噪音是指頻率在200赫茲(倍頻程)以下20赫茲以上的聲音,20赫茲以下的是次聲波。越是高頻噪音越易引起聽力損傷,如震耳的鞭炮聲、尖銳的電鋸或切割機聲,但這類高頻噪音很容易被人覺察到,只要利用障礙物或離它遠點,就可感覺到噪音明顯降低。
  醫學界人士稱,“相比高頻噪音,低頻噪音有‘穿牆透壁’長距離奔襲傷人的‘本事’。即使有牆壁等阻擋也難以消減。”長時間接觸低頻噪音或次聲波,傷害的不僅僅是聽力,對人體危害更為廣泛,比如,對精神神經系統、心血管系統、消化及內分泌系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。久而久之,對人整個身心都會帶來一種無形的損害,導致耳鳴幻聽、煩躁易怒、焦慮暴躁、頭痛頭暈、失眠多夢、神經衰弱等神經官能症,也可導致心慌心悸、血壓升高、消化性潰瘍、血糖、血脂升高等,甚至有報道指出,低頻噪音可導致孕婦和胎兒異常,引起實驗室中細胞的癌變。
  ■醫生建議
  A 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,應留意各類“嗡嗡”聲的來源並想辦法應對,以免因長期接觸損害健康。
  B 對於長期接觸噪聲引起聽力減弱、心煩氣躁、頭痛失眠的人群,建議儘快就診。綜 合  (原標題:菜場半夜加工麵條 低頻噪音吵得樓上居民受不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e31ieqlx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